当草原的晨雾轻柔地抚摸兴安盟的林海,当火山温泉的暖意缓缓浸润黑土地的肌理,8月6日,“兴安盛惠・盟动四海”特色农产品推介暨文旅融合推广季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正式开幕。这场集生态展示、物产推介、文化交流、招商合作于一体的活动,不仅是兴安盟发展成果的全景式呈现,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
从田间到舌尖:“兴安味道”火出圈
兴安盟农牧局(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林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倾情推介。兴安盟年产粮食超140亿斤,牲畜存栏达1300万头,兴安盟大米、牛肉等20余类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试点区”“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兴安盟还荣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称号。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出的佳肴,正以其独特风味征服越来越多人的味蕾,成为兴安盟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外,光通的vlog、杜蒙牛郎、内蒙任大哈、龙先森181,4位公益网红达人被聘任为“兴安盟农产品公益宣推大使”。他们将以镜头为桥梁,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方式,让“兴安味道”借助网络流量出圈,这是数字乡村建设在兴安盟的生动实践,为兴安盟农产品的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搭台+业态创新:绘就乡村振兴实景画
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兴安盟文旅推荐官包玉丽生动地介绍了当地的文旅资源,这里有草原、森林、湿地、温泉、火山、冰雪等多元自然景观,更有344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构成的丰富文化谱系。兴安盟文旅资源十分丰富,春可踏青赏花,夏能避暑纳凉,秋赏层林尽染,冬享冰雪奇趣,是四季皆可旅居的天然氧吧。
为吸引更多人走进兴安盟,当地推出了重磅文旅优惠政策:旅游包机每架次最高奖励3万元,境外游客包机每架次最高奖励10万元,旅游专列每列最高奖励5万元等。这些“真金白银”的举措,彰显了兴安盟推动产业融合的诚意和决心,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据了解,近年来,兴安盟通过品牌化、市场化运作,形成了“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的联动发展模式。“跟着演艺去旅行”让乌兰牧骑的百场演出成为移动的风景线;“跟着节庆去旅行”串联起那达慕、冰雪马拉松等200余项全年活动;“跟着赛事去旅行”以滑雪定向挑战赛、阿尔山马拉松等近百场赛事,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的目光。文旅资源汇聚人气,特色产品促进消费,这种良性循环让“兴安味道”成为响亮的品牌,也让农牧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镜头作笔:全民共绘兴安振兴图
“兴安味道・家乡好物”短视频征集活动的火爆,成为本次推广季的一大亮点。由农影中心与兴安盟农牧局联合发起的这项活动,点燃了创作者的热情。家乡人用镜头记录乡愁,远方客以影像传递情愫,累计收到投稿视频上百个。
30余位网络达人的加入更让传播效应倍增。截至目前,抖音“兴安味道”话题播放量已突破1268万次,网络达人“勤开心”发布的作品单日观看量超100万次、获赞2万+,成为现象级“兴安爆款”。陈理想旅行日记、翟翟等10个账号的作品获评“十佳优秀短视频”,它们以大众视角呈现着兴安盟的农业成果与乡村新貌。为兴安盟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让更多人透过镜头认识兴安、了解兴安、爱上兴安。
此次推广季的成功举办,是兴安盟展示资源优势、深化产业协同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从生态好物到文旅名片,从品牌崛起到产业振兴,兴安盟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答卷,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未来,兴安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农业与文旅产业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深度融合,让“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在塞外大地徐徐铺展,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兴安经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农文旅融合的协奏曲正奏响更加激昂的旋律,引领兴安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莫荞菲)
旺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